“專家在我們這兒試行這項新技術,還挺讓人期待的,既能節省養羊成本,又能增加收入,我們可高興了!”八一鄉農豐村養殖大戶高遠說。
近日,臨河區畜牧局邀請專家、學者在八一鄉農豐村現場示范講解秸稈發酵生產高蛋白飼草技術,指導養殖戶采用多菌系復合菌劑秸稈發酵技術提高飼草利用率。據悉,這是臨河區首次在畜牧養殖領域嘗試該項技術。
據統計,臨河區2015年肉羊飼養量達530萬只,占全市總量1/4以上,農作物秸稈的產量占全市1/3以上,但目前養殖戶對農作物秸稈只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沒有實現有效利用,所以肉羊養殖效益不高。
多菌系復合菌劑秸稈發酵技術重在把低蛋白含量、低消化率、只起飽腹作用的秸稈變為優質牧草。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多菌系復合菌劑秸稈發酵技術特邀專家朱寶成介紹,農作物秸稈的天然屬性是“一高兩低”。“一高”即粗纖維含量高;“兩低”即粗蛋白含量低,僅為3%~5%,消化利用率低,僅為20%~30%。而多菌系復合菌劑秸稈發酵技術就是通過在秸稈中添加一定量的菌劑和輔料外源氮的方式將秸稈中的蛋白含量提高到11%~16%,為牛羊提供能量,節省玉米等能量飼料的用量,從而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為讓農戶更好地掌握這項技術,專家在養殖戶高遠家現場演示多菌系復合菌劑秸稈發酵技術的操作過程。臨河區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復合菌劑按照1噸飼草用100克配比,添加4%的硫酸銨,將水分控制在40%到55%之間。經過2個月的青貯,秸稈的效用就能得到充分轉化,形成揮發性脂肪酸,易于動物的吸收和利用。每天可節省飼料成本在1塊錢以上,3個月的育肥期,肉羊養殖就可以節約成本100多塊。
據了解,今年臨河區畜牧局將選擇5個養殖場推行這項新技術,其中肉羊場4個,肉牛場1個,共貯秸稈400噸,并利用在各鄉鎮召開現場會的形式推廣這項技術。